2009/5/17

你不可不知的生活營養學_1.基本營養篇



  最近忽然想來寫些生活化的基本營養常識。之前,我一直認為這些東西很簡單,但後來才發現到在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裡,這些基礎知識會被很多似是而非的廣告及文章所誤導(特別是第四台那些購物台賣減肥或營養品時,常常誤導消費者)。雖然,書局也有一些營養學相關書籍,但對一般人來說,又寫得過於艱澀難以理解,所以,我決定再來寫些生活保健營養學,讓大家對營養能夠有正確且清楚的概念。


 


  俗語說『We are what we eat!』(吃什麼,像什麼),吃錯了,除了會影響健康,讓我們生病外;吃,還會影響身材。愛吃麥當勞等美式食物,就容易有美國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三高與心血管疾病)及體型(過重與肥胖)人絕對是吃出來的。因此,不管為了健康,還是為了減肥,我們都有必要了解我們所吃的食物。


 



 


食物分類~認識食物的六大分類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食物依主要營養素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食物:含澱粉量較高的稱為『主食類』;含蛋白質較高的稱為『肉類』(包括豆製品及牛奶均屬於肉類,但現在習慣把『奶製品』獨立為另一類,故奶類就是第六類食物);含脂肪較高的稱為『油脂類』;此外,還有含礦物質、維生素及纖維較高的『蔬菜類』和『水果類』(蔬菜類和水果類最大的差別就是"含醣量",水果含有果糖,每份含15公克的醣,故水果吃起來較蔬菜甜)。


 


食物的六大分類及所含主要營養素

























食物分類



主要營養素



主食類


(或稱五穀根莖類;澱粉類)



醣類



肉類


(或稱蛋豆魚肉類)



蛋白質



奶類



蛋白質



油脂類



脂肪



水果類



維生素、礦物質及部分醣類



蔬菜類



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註:有關食物的分類請參考部落格文章:認識食物份量,計算卡路里可以很簡單!Part II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ticle?mid=281&prev=358&next=261&l=f&fid=18 )


 


 


營養素分類~六大類營養素及新興營養素


  『主食類』、『肉類』、『油脂類』、『蔬菜類』和『水果』類,是我們稱呼食物的類別,就像減肥會說澱粉類熱量較高,要少吃,蔬果熱量較低,可多吃,這裡的澱粉類指的就是剛剛所提到的『主食類』(有時也會被稱為五穀根莖類,這幾個詞指的都是一樣的東西),而蔬果則是泛指『蔬菜類』和『水果類』食物,所以,對一般人來說,食物分類還是比較容易懂的。


 


  那麼,什麼叫做營養素呢?事實上,剛剛所提到食物分類依據:澱粉(或稱醣類或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等都屬於營養素。在營養學上: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並稱為六大營養素。但隨著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有很多營養素對健康也很重要,因此,有些人會把『纖維』稱為第七大營養素(事實上,纖維是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_<),把最近很夯的花寈素、茄紅素等來自植物的營養素稱『21世紀的新興營養素』(這群來自植物的營養素也稱為『植物性營養素』,或稱『植物性化學物質』、『植化素』等,因為它的英文名字是Phytochemicals)。


 


 


你不可不知的基本營養知識


  基本上,每類營養素有其保健與生理作用,這些相關細節,我們之後再來探討。在這裡,我們只要先對這些營養素有最基本認識就好了:


1.      在營養素中,只有醣類、蛋白質和脂肪有熱量,其他營養素,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植物性營養素是沒有熱量的。所以,在談到減肥,或某食物是否會不會胖,主要就是看它所含的這三大營養素多不多,也就因此,含三大營養素比較高的『主食類』食物(或稱澱粉類)、肉類食物及脂肪類食物就是我們在減肥中所提到熱量較高,要注意的食物。


 


2.      每類食物並非僅含一種營養素,而是含有多種含量較多或主要的營養素,但若不管量多或量少,僅是提到其所含的營養物質,則一種食物所含物質可能高達幾十種到上百種)。例如,牛奶雖然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但它還有含乳糖(屬於澱粉類)、鈣(礦物質)和維生素B12(維生素)等多種含量多且很重要的營養素,但若提到更細的營養素範疇,把蛋白質分類分得更細,把它所含的所有營養素不管量多量少都計算進去的話,你是可以說它含有數十種營養素的。


 


註:這也是為什麼當你在看特別介紹某類食物的書籍或文章時(例如介紹奇異果或某新鮮蔬果的文章,或是介紹NONI、靈芝和蘆薈等單一食物的書籍)會提到它含有很多營養素,很多功能,講得幾乎這個食物是仙丹妙藥,只要吃某食物就會如何如何的….這是因為這些書籍或文章是從廣泛營養的角度來講某食物的好處。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有過度誇大的嫌疑,因為營養素的保健效果是必須有一定的劑量,才有保健功效,因此,若某食物有某個營養素,但含量很少(例如鮮奶雖然有維生素C,但含量僅有0.2毫克,相較於每日80毫克維生素C的建議標準的,或是一般水果動輒數十毫克)的話,事實上是不該去提牛奶含有維生素C,而維生素C又有什麼保健功效這種說法的。


 


3.      六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是維持生命所需必須物質,缺乏會影響到生理機能與生命;纖維及植物性營養素則非維持生命所必須,但卻是維持健康的重要物質,故缺乏雖然不會致死,但會影響健康。這也是為什麼在提到必須營養素時還是會以六大營養素為主,但在提到保健營養素時則多半會加上纖維或植物性營養。


 


4.      因為六大類營養素主要是來自我們所吃的六大類食物(主食類、肉類、奶類、油脂類、蔬菜類和水果類),故我們會常聽說"均衡營養"(指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以獲得廣泛身體所需營養素)是維持建康重要因素。


 


註:也許,你可能會聽過『為了維持健康,每日要從食物中攝取40~50種營養素』的說法,或是『為了維持健康,每天要吃20~30種不同的食物』,乍看下,兩個說法似乎不同,但事實上,這裏之所有兩種不同數據,是因為一個講的是食物,另一個講的是營養素,因為一種食物所含營養素不只一種,且因為有些食物所含營養素會有重疊,故才會有20~30種食物,40~50種營養素的概略說法。原則上,食物種類差異越大,營養素重疊的部份就越少,例如若所吃的青菜都是綠色蔬菜,肉類總是豬肉的話,那麼重疊的營養素就會越多,但若所吃的蔬菜有綠色、紅色、黃色、紫色、白色;所吃的肉類有豬牛羊、雞鴨鵝,有魚貝類,有海鮮或豆奶等不同分類,那麼重疊的營養素就會比較少,獲得的營養素種類就會更廣。因此,所謂均衡營養的定義,就是種類越多,變化越多越好,越均衡。


 


 


 


@章後複習_在閱讀本文後,你應該能回答下面問題:


    懂得食物的分類(食物分成幾大類)


    懂淂營養素的分類(營養素可分成幾大類)


    懂得哪類食物熱量較高,吃多了較容易胖? 


    如何吃出"均衡營養",吃出健康來?(每天飲食中應包括幾類的食物)。


    理解為什麼"廣泛攝取不同類食物"對均衡營養非常重要。


    能夠了解單一介紹某食物(如奇異果或蘆薈等)的文章或書籍中可能存在過度誇大效果的原因。並懂得在閱讀這類書籍或文章時,要先客觀了解該食物各種營養素的劑量是否夠高,再選擇性去看該營養素的保健功能介紹,而非一昧的認同。


2009/5/6

談減肥過程中的體重停滯現象III_如何解決體重停滯問題



.我的體重遇到停滯了嗎?


  基本上,從開始減肥,到減到目標體重的減肥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有多次機會遇到體重維持的現象。但並非每次的體重沒有繼續往下減就叫做"體重停滯期":


1.        如果你的體重維持在某個公斤數左右,但其間有起伏(體重有瘦有胖),則是飲食生活作息有問題,只要找出原因即可往下繼續減下去。[參考部落格文章:是胖還是瘦,找出減重問題 I_減重曲線的解讀!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ticle?mid=1067&prev=1109&next=974&l=f&fid=5


 


2.        如果你的體重一直維持在某個公斤數,且天天都在同個重量,無太大起伏,則可能是體重停滯期。這可能是"心態上的停滯",也可能是"生理上的停滯",建議先過濾是否心態上的停滯,因為,在營養師多年的一對一諮詢經驗中,心態停滯往往是體重停滯的主因。[有關心態引起的體重停滯現象,請參考部落格文章:談減肥過程中的體重停滯現象II_探討體重停滯的原因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ticle?mid=1622&prev=1709&next=1590 ]


 


3.      你的體重維持在某公斤數,但重新審視食物與心態後,發現心態與飲食方面並沒有放鬆,則可能屬於"生理性停滯",也就是"真正的體重停滯現象"。


 


  生理的停滯(或稱體重的恒定)可能是暫時的(減重過程中的暫時性體重停滯現象)或是長期的(如沒刻意減重時,體重自然地維持在一個公斤數)。在正常的情況下,即使你很認真地減肥,在整個過程中(如減20公斤)也可能出現不只一次的"暫時性"體重恆定/適應現象,這是因為在減肥過程中,身體不斷適應低熱量飲食的結果。在大部分的情況中,若能堅持且持續認真地執行的話,這種暫時性的體重停滯一段時間後就可渡過,直到最後攝取量與消耗量剛好平衡維持(攝取量=消耗量à體重維持)為止,此時則會進入"長期性"的體重停滯。


 


  舉例來說,你的新陳代謝是1800大卡,你為了減肥而只吃1 200大卡的食物,一開始時,因為每天少吃600大卡,故體重瘦得較快,但隨著減了3~5公斤後,身體適應了少吃,以及減肥過程中對新陳代謝及身體組成等的影響,會使代謝降低,並可能出現暫時性的體重停滯但若你始終堅持1 200大卡的飲食,且更認真於所吃的食物上,體重最後會繼續往下減(因為還是有能量缺口,只是比較少,必須嚴謹計算,不然一不小心吃多了就瘦不下來>_<),如此過程可能會反覆幾次(因為在減肥過程中難免會有額外的問題影響體重減輕的速度),直到最後你的代謝降低到剛好等於消耗量1 200大卡時。此時,若還是吃1 200大卡的食物,體重將不會減輕(因為"攝取量=消耗量"),這時候,你有兩個選擇:1.停止減肥,進入維持期;2.吃得更少或做更多的運動等來增加能量缺口。





 


 


.如何解決體重停滯問題?


  有鑑於減肥速度取決於能量缺口(攝取量與消耗量間的關係),故要解決體重停滯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減肥過程中維持"高昂的新陳代謝"(讓身體有較高的消耗量),而非一眛地少吃。因為,短暫少吃或許做得到,但最後將因代謝降低而使攝取量與消耗量間的缺口縮小,讓減肥越減越慢,最後到體重瘦不下來為止。


 


 


表:影響「消耗量(新陳代謝」與「攝取量(來自食物熱量)」缺口的原因
























分類



內容



對策



身體對"低卡飲食"的適應反應



減少生理能量消耗(節流),增加能量攝取(增加對食物的慾望)&熱量吸收效率。



1.      均衡營養,每餐適當攝取澱粉類食物及營養品質較高的食物,以提供足夠的血糖及維生素來降低因疲倦或不適而不想動,降低低血糖所導致的飢腸轆轆頻率。


2.      採三餐定時定量,均衡安排每餐的熱量以免空腹過久食物熱量吸收過快的問題。



基礎代謝降低



基礎代謝佔新陳代謝70%,降低將大幅減少能量的消耗。基礎代謝降低的原因來自低卡飲食的營養不良&瘦肉組織的流失。



1.      採用營養均衡的減肥法降低營養不均對內臟與肌肉等活性代謝組織的影響。


2.      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含支鏈胺基酸)的食物來保留瘦肉組織,減少代謝的流失。



生理活動量降低



當體重減輕從事生理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會減少。



增加生理活動的質或量來彌補因體重減輕的代謝降低狀況。簡單地說,就是增加活動&運動時間,若沒有辦法增加活動時間則可選擇單位運動強度較高(能消耗較多熱量的運動)來做。



食物攝食產熱效應減少



當吃得比較少時,因食物總量降低,而相對地減少了與食物攝食相關所消耗的熱量。



多攝取粗糙、未精緻食物來增加身體分解食物所消耗的熱量。



參考部落格文章:如何增加新陳代謝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ticle?mid=219&prev=811&next=159&l=f&fid=5 及運動與減肥~如何將運動加到減肥計畫中 http://tw.myblog.yahoo.com/stella-health/article?mid=811&prev=974&next=219&l=f&fid=5 


 


 


  總結上表,你將會發現,要預防體重停滯問題,讓體重能順利往下減,並避免體重復胖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開始減肥時就採取正確的減肥方法~以三餐為主,飯肉菜都吃的均衡營養方法+適當的運動。雖然,這很老生常談,但就是因為是真理才會"老生常談",才是"王道"不是嗎?也許,對於想追求減肥速度的人來說,這個"正確減肥法"速度有點慢,但你必須清楚了解的是:減肥速度即便快,但若無法持久,沒辦法達到目標,等於沒有用(就結果論來看的話^_^);再者,每個想減肥的人都必須認清一件事~減肥是短暫的,維持體重是一輩子的。即便你有毅力忍了幾個月非人生活將體重減了下來,但之後呢?難道你可以一輩子採用這樣的方法來避免它復胖回去嗎?所以,就長遠之計,還是找個適合自己,生活化的健康減肥方法來減肥吧,這也是營養師我之所以會花那麼多時間宣導"正確減肥觀念"的原因啊~^_^


 


 


[食物營養] 想補充維生素C,水果怎麼挑才好?

  當問到大家 ” 吃水果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 時,很多人都會回答可以補充維生素 C 。沒錯,雖然水果有很多營養素,包括醣類、膳食纖維、植化素或維生素等,但補充維生素C絕對是它很重要的功能之一。     這是因為人類缺乏合成維生素 C 所需要的酵素,故完全仰賴從食物獲得身體...